上海徐汇区:“工业锈带”变身“科技创新带”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 卢丽媛 记者 王春 在上海徐汇区滨江,昔日的“工业锈带”已变身为充满创新活力的“技术改造带”。从“模速空间”到奇艺创新论坛,从“95后”创业者到优质孵化器,一幅创新活力的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展开。记者近日从“十四五”系列“践行答卷、接力新蓝图”第七次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以来,上海徐汇区强劲增长、促高发展、优化距离、强化功能,打造高发展发展强劲动力。 “十四五”期间今年以来,徐汇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千亿”大关,预计突破4000亿元,经济一体化位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人工智能产业“第一”发展的背后,是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十四五”以来,徐汇区通过打造“1+3+x”人工智能全球载体,加快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建设。其中,“1”是指位于河西岸的全国首个马尔米规模模型生态社区“模型速度空间”核心区5万平方米; “3”是指在徐家汇环礁片区、漕河泾片区、北洋片区设立拓展区,新增“模速空间”品牌; “X”是一个覆盖整个区域的载体,其余的AI公司可以组织时享受与“模特速度模特”相同的规则。目前,该区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1500多家,大模型企业755家,注册大模型62个,总产值1000亿元。今年9月,位于徐汇区南部的上海北洋人工智能创新小镇正式启动。这个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围绕上海创智学院聚集了一批宇宙爸爸联合大学中心,并设立了20亿元的“上海徐汇人工智能青年创业基金”,为创业者提供早期支持和全周期服务。预计到2026年底,全市将聚集1万名以上人才投身人工智能产业。上海市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介绍,徐汇区致力于发展三件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验室科技创新方面,服务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国家队”创新,清华、复旦、交大等高校聚集创新中心;在应用导向方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重点关注高价值应用场景等15个领域;元素。上海人工智能.我们专注于大型模特赛道,培养新一代企业家。 “AI校友中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现实生活试验场,可以让公司开发的机器人得到使用。”象棋五一(上海)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卢迎祥表示,通过真实场景数据的不断反馈,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不断进化培养了按压电梯、抓取物体等复杂的操作能力。 2023年,宇和(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奇绩创坛种子轮投资。该公司创始人翟星吉感叹的是,在与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的安排之后,公司除了研发之外的几乎所有活动——法务、财务、人力资源等——都由孵化器“执行”,让创业团队可以专注于产品开发。 “我们每年都会从世界各地招募两期项目,就像是企业家的研究生院,我们共同解决早期的产品技术、市场匹配等问题。”奇绩创坛合伙人栾云明表示,奇绩创坛的使命是推动创新创新。 AI校友中心是徐汇区科技创新生态的典范。 “十四五”期间,徐汇区规划建设6个重大科技街区和20个优质孵化器。这些优质孵化器已成为培育科技企业的重要力量。徐汇区以科创街道和优质孵化器为抓手,通过提供公共研发平台、算力支撑、概念验证等服务,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路径,推动“难点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目前,徐汇区每万人高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市第一,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数、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居中心城市第一。”徐汇区副区长陈勇表示,应对“十五五”,徐汇区将提升专业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的优质孵化器、质量领军企业和运营水平,培育具有主体竞争力的难度较大的科技企业。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