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入和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居民资产配置行为逐渐成为观察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主体决策的重要窗口。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可以看到,近几个月来,居民存款增速较前期高位企稳,非银行存款仍保持较快增长。这一变化在新形势下引起了广泛关注。资本市场的覆盖和利率的下降。许多市场机构将居民存款与非银行存款之间的变化视为居民存款向股市的“转移”。这种认识很流行,但不够准确。所谓存款转移,实际上是居民根据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将银行储蓄存款转换为其他资产的现象。这是居民资产重新配置的重要体现。从历史角度看,存款转移并不是什么新现象,而是市场和金融发展的常态。近20年来,股票、银行理财、基金等不同类型的资产都成为居民存款资金不同时期转移的目的地。根据不同市场情况的变化,这些资金的流向也发生同一个方向的变化。从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较快增长,主要与非银行存款正规化和增持同业存单有关。因此,存款转移现象需要综合看待,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股市的所有流动。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变化就像一根指挥棒,引导着资金的流动。存款转移是不同金融市场之间收益率相对变化的结果。例如,当债券和股票收益率预期上升时,人们会增加此类资产的持有量,而在总预算约束下,人们同样会减少其他资产的配置。不同金融资产收益率的比价关系发生变化后,资金将从低收益资产流向高收益资产,利率的影响和传导将更加明显。显而易见。 2023年以来,存款利率与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利差弹性加大,存款“走”和“回流”时有发生。根据收益率比较主动进行资产再配置,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当资金通过资金、理财等渠道进入资本市场时,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直接的融资支持。对于投资者本身来说,也是财富管理意识增强、金融素养提升的体现。从长远看,这有利于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影响资本流动效率和合理性的因素还有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市场体系等因素需要调整。资产配置转换有所改善。即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利率导向作用的同时,要继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他们树立长期、理性、价值的投资理念;进一步丰富金融级产品供给,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居民的配置需求;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存款转移是居民房产选择多元化、市场深化的产物。这背后是我国金融市场将继续深化以利率市场化为重点的改革,消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明白了这一点,就不必过度解读,甚至不必担心德的暂时“搬迁”或“回归”。职位。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苟明阳)
(编辑: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