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来看,提振投资者信心将带来回报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朱宝臣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与投资者信心密切相关。在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推动下,今年前三季度沪深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量大幅增长。笔者认为,这体现了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前景的积极预期。刺激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找准重点。要把“稳”放在市场运行中,把“进”放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促稳。进步。我们看到,监管部门推动“1+n”资本市场政策体系落地,持续巩固资本市场企稳向好的势头,采取多项措施提振投资者信心,为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继续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比如,系统集成度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叙事”的逻辑变得清晰。数据显示,近年来,新上市公司90%以上是科技公司或科技含量较高的公司。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总和。全球科技企业数量市值50强企业由“十三五”末的18家增至目前的24家。预计,随着政策强烈释放积极信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科技企业不仅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新活力,也带动资本市场活力和信心不断提升。二是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投资价值。上市公司是市场的基础,是投资价值的源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活跃资本市场、坚定社会信心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监管部门出台综合政策,持续推动上市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回报能力和投资价值。与此同时,不少李公司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从聚焦主业、创新技术、强化管理等多维度发力,努力实现公司质量和效益的双飞跃。多项举措不仅优化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也促进了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能力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来,843家A股公司已发布中期分红方案850项(包括季报、半年报和特别分红),涉及分红总额6620.26亿元。这是上市公司积极回报投资者、极大提升投资者利润的生动例证。三是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九月底今年1月,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迎来一周年。过去一年,中长期资金入市速度明显加快,“引资促长投”改革的皮革效应将更快显现。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约为21%。未来,监管部门将积极推动和完善中长期基金的市场准入机制, 加快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策略资本的结合,为市场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振投资者信心。最后,要坚持“有刺”、有锋利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全链条管理体系,坚决打击违法行为。各种违法行为扰乱和破坏市场秩序,侵蚀信用基础,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严重损害投资者信心。正因如此,监管部门推动重点领域执法,通报多起违规案件,向市场释放了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明确态度。此外,监管部门将不断提高违法违规线索侦查能力,继续巩固和强化资本市场高压执法态势,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秩序。资本市场,为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需要看到的是,活跃资本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是一个长期课题,有赖于监管部门乃至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编辑:蔡青)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Related Posts

Comments are closed.